南京:秦超和他的“百家分店”夢想
2011年,秦超大學畢業后考取了公務員,在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氛圍下,決定創業,曾聽到不少冷嘲熱諷。當時,他暗下決心,自己以后要開出100家分店。
創業伊始,他在常州加盟了一家品牌壽司,除了做好堂食,他還尋思著如何拓寬渠道。他雇了幾個年輕小伙,為有需要的客人送貨上門。彼時,規模化的外賣業務尚未在二三線城市鋪開。他在網上找到了一家外賣平臺的郵箱地址,發郵件到北京,主題就是:請來我們這里開拓業務。2016年那一年,他的壽司店經營得風生水起,外賣訂單量在全國同品類中名列前茅。他也因此從門店加盟商晉升為區域代理,積累到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秦超認為,“自己找到了風口”。
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日料生意受到了很大影響,壽司店沒能繼續經營下去。加盟不行,那就自創品牌。有了餐飲經驗的他,重頭再來,到2018年,真的開到了將近百家分店。躊躇滿志的他在南京租下一個400平方米的倉庫,剛把食材和貨物堆滿倉庫,次日,雪壓金陵城,倉庫垮了,將近100萬元的投入打了水漂。
后來,秦超變賣自己原先投資的房產填補了損失。最近這幾年又遇上疫情,門店的合伙人來來去去走了幾波,讓他心生唏噓。
去年,秦超開始了第四次創業,創辦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粥店,他決定“輕裝上陣”,主攻客單價較低的“剛需”正餐店,主攻外賣。
跟疫情斗爭,秦超有了自己的經驗,他優化了自己品牌餐飲的門店模型,對人員和流程進行優化,摸索出一套應對疫情變化的經營模式。“我們加盟店的模式選擇那些面積不大、投資不大的店鋪。平日里生意忙的時候,店內員工只需要4人左右。假設有疫情,暫停堂食,需要多少人運轉外賣,流程可以怎么優化,這些我都梳理好了。”秦超說,即便今年3-5月全國多城市疫情出現反復,他分布全國將近300家門店,沒有一家倒閉。還有多半門店實現了正向盈利。“另外,不少門店都收到了美團的返傭,少的一月幾百、多的一月幾千,都是實打實的。”秦超覺得,就像母親多年對自己的教導那樣,希望一直都在、自己將“擁抱變化”,“現在外賣業務全國鋪開、疫苗不斷推廣,政府不斷有促消費活動,我相信餐飲行業的前景一直都在。”
蘇州:左夢柯從“騎手”到“老板”
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剛創業沒多久的左夢柯來說,他還覺得有點懵。他是個餐飲新手,在蘇州開了一家湘菜店。開業才一個多月,店鋪所在的區域就被列入中風險地區。
老家在河南農村的左夢柯,從前在廠里打過工、進飯店做過學徒,也當過騎手。他喜歡蘇州,覺得機會多。當騎手送單時,穿梭在忙碌的街巷,他就覺得這塊地方前景不錯,“每天好多單”。送了將近兩個月外賣,去年7月,朋友邀請他一起合伙開店,他馬上答應了。
對于左夢柯來說,“打工的人,都有個開店的夢想吧!”從前他在廠里打工、在街頭送外賣,他覺得都不算是穩定的工作。老婆孩子在農村老家,一直到蘇州的小店開起來,他才覺得自己穩定下來,隨即把家中老人、老婆孩子接過來。平日里,老人一邊幫忙看著孩子,一邊在店里幫忙。
然而,開業一個多月,遇上蘇州疫情,“對新店的沖擊太大了”。左夢柯一籌莫展,堂食人不多,外賣一天只有20多單。鋪租、房租,一家老小的開支,都壓在這個老實的河南漢子身上。
“做餐飲老板,光是能吃苦沒有用,還要有實實在在的本事。”這是左夢柯真實的體悟,在外賣平臺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開始學著改良外賣頁面、增加曝光度等,一點點把外賣訂單量拉上去。
“這家店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想一點一點把它做起來。”左夢柯說,從前進廠,一早上班,出來天黑,跟外界接觸不多,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了。現在有了自己的店,覺得每天都很充實。目前,店內每天的外賣訂單達到一百多單,一家人日子紅紅火火。
揚州:張雨朦的甜甜圈
只身在揚州開店的年輕女孩張雨朦,對疫情下揚州城空蕩蕩的街,至今還心有余悸,“街上什么人都沒有”。
1999年出生的張雨朦畢業后成為一名導游,疫情后只能轉行。只身離家到揚州,她需要找點什么來支撐自己留下來。從前業余時間喜歡烘焙,她決定把愛好變成事業,跟糕點老師學習進修了一段時間后,她在揚州開了一家面積很小的甜甜圈店。為了節源,她包攬了從原料購買、產品制作、售賣全部流程。每晚清洗完烘焙工具,夜已深。剛開業時,只能靠朋友、熟客幫襯,到店購買和外賣的營業額,僅能維持每天支出。
“開業容易守業難”,這是張雨朦的體會。對于她來說,這家甜甜圈店,是她留在異鄉的最大支柱。甜點是她生活里的一抹甜,而她開了店,這抹甜就能傳遞出去。她還是想守著這家店。
2020年7月,揚州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讓她覺得很意外的是,店里外賣忽然“爆單”了。雖然街上沒有人,但外賣訂單刷刷刷涌進店內。為此,她不得不在接收一陣訂單后,短暫下線平臺,快馬加鞭做甜甜圈。等做好后,再上線外賣平臺。“疫情里還能吃到這么好吃的甜甜圈,好甜。”張雨朦在外賣平臺上看到了這樣的留言,讓她感動。
政府、外賣平臺出臺紓困政策,為中小商戶加油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針對疫情較重地區服務業的困境,國家部委及各地政府陸續出臺紓困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減輕稅費、社保、房租等負擔。相關協會、商會也紛紛發聲,幫助身處“倒春寒”的餐飲業增強渡過難關的信心。江蘇出臺“22條”措施、湖北出臺“45條”措施、廣東出臺“47條”措施……各地因地制宜紛紛推出“地方版”紓困政策,切實幫助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渡過難關。
為響應政府號召、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及經營困難的中小餐飲商戶提升“造血”能力,美團外賣發布了六項舉措。從今年3月到12月,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經營困難的中小餐飲商戶,美團外賣實行技術服務費(傭金)減半優惠,且減半后每單1元封頂;對其他完成費率透明化的困難餐飲商戶,會結合經營情況、困難程度進行評估,實行技術服務費5%封頂,預計超百萬餐飲商戶受益;對以外賣經營為主、特別困難的餐飲商戶,還將進行定點幫扶。同時,還將為線上經營能力不足的困難餐飲商戶免費提供“外賣管家服務”,以及云打印機、出餐寶等外賣接單設備,幫助商戶開源增收。
秦超說:“作為創業老人,見過大風大浪,大風大雪,堅持下去,只要還有顧客吃飯,我對自己的餐飲生意就有信心。”
左夢柯還有一個需要完成的夢想。“蘇州挺好的,公園很多,可以多帶孩子轉轉。”因為一家人終于能生活在一起,左夢柯填補了之前對兒子陪伴的空白。他計劃,以后如果攢夠錢,在蘇州落戶和買房,一家人就此扎根。
張雨朦對未來充滿信心:“疫情很苦,所以大家需要甜甜圈啊,疫情最終一定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