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陜西省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等現實困難和不利影響,繼續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凝心聚力,務實篤行,深入推動陜西省教育對外開放工作。

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講話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王建利為合作項目揭牌

西北地區“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協同發展機制啟動儀式

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左)、江原道教育廳教育監閔炳熹致辭

陜西省“一帶一路”國際學生文化藝術季落幕展演

陜西省第六屆中外合作辦學座談會
——構筑教育合作大平臺,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5月12日,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暨陜西省“一帶一路”國際學生文化藝術季開幕,9個“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成果揭牌。21個國家和地區駐華使節、專家學者、高校代表等230余人,通過線上和線下等方式參加了開幕式,有力推動了絲綢之路沿線教育領域務實合作。52個國家3877位專家學者線下線上參與23個平行論壇的研討交流,圍繞絲綢之路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公共衛生健康、政策研究等領域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建設建言獻策,貢獻智慧,為打造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教育對外開放平臺增添新動能。
——拓寬交流合作主陣地,提升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2021年10月28日至29日,“創新合作 共謀發展”2021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在陜西省舉辦。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副省長方光華出席會議并講話,烏克蘭、突尼斯、意大利教育部門主、次長官線上致辭。在會議框架下,陜西省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工作取得較大突破:一是申報中外聯合培養專項研究生指標320余個,指標數較2020年增長超260%。二是搭建了包括上合組織現代農業國際聯合實驗室等15個聯合實驗室,開展部門間合作44項,建成19個代表性合作項目和10個新的合作平臺。三是建立了西北地區“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協同發展機制,由陜西省牽頭,西部六省(區)、兵團教育廳(局)共同發起,以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提升計劃、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提升計劃、高校國際聯盟合作交流平臺提升計劃和教育對外開放質量提升計劃四項重要內容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西北大區域下教育對外開放信息共享,平臺共建,質量共促新格局。

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講話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王建利為合作項目揭牌

西北地區“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協同發展機制啟動儀式
——創新人文交流格局,中外師生攜手演繹民心相通篇章。2021年5月在全國范圍內創新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學生文化藝術季。活動歷時近3個月,在全省在校國際學生下降80%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組織省內12所高校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連續舉辦17場次戶外展演,累計演出節目106個,演出時長690分鐘、互動時長400分鐘,累計參演人員629人次,現場參與游客數萬人次。活動通過展示中國和“一帶一路”部分國家和地區風土民俗、特色文化、交流交往歷史等,在中外大學生、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中開展黨史、新中國外交史和中外人文交流史宣傳,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門國家電視臺、巴基斯坦獨立通訊社等國外國家級媒體以及中省數十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國際國內輿論效應。2021年11月23日,中國陜西省-韓國江原道教育合作交流20周年紀念線上座談會分別在中國陜西省和韓國江原道舉行。座談會以“中國陜西省-韓國江原道教育合作交流回顧與展望”為主題,旨在回顧陜西省與江原道教育廳簽署合作交流協議20年以來雙方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成果,并進一步探討雙方鞏固友好關系、繼續發展教育合作交流愿景,續寫人文交流新篇章。

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左)、江原道教育廳教育監閔炳熹致辭

陜西省“一帶一路”國際學生文化藝術季落幕展演

陜西省第六屆中外合作辦學座談會
——聚焦人才培養新路徑,拓展中外合作辦學規模、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年獲批本科及以上層次機構和項目8個,其中機構1個、項目7個,項目獲批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截至目前,全省在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總數達到46個。其中,本科及以上層次機構7個、項目25個。全省本科以上層次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達到40%,對陜西省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學科發展、人才質量提升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2021年,陜西省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學生累計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獎項15項,其中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2項,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2項。此外,還有多名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獎項,人才培養效果明顯。2021年11月29日,召開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分會2021年工作會暨陜西省第六屆中外合作辦學座談會,圍繞后疫情時代中外合作辦學黨建、教學、內涵建設、創新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引導陜西省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