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部門協同,統籌推進。將強化學校體育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持續推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十三五以來,修建了10余座室內體育館,50多塊標準室外籃、排球及羽毛球場地。從 2018年起,每年安排200萬教體融合專項經費。編制《句容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教室燈光和課桌凳改造實施方案》,中小學課桌凳高度與學生身高適配率達100%,2022年底全市中小學普通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完成江蘇省青少年體育“5621”計劃任務及學前兒童體適能項目。開展“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
堅持招培聯動,強師助教。近三年,累計招聘體育專業教師24人;還通過“鎮聘”或“校聘”形式補給學校特需的體育教師。積極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與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簽訂結對協議,通過開展專題培訓研討、現場調研推進、成果交流展示等形式,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堅持練賽銜接,提質增效。出臺《句容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的八條意見》。積極探索以跑操和全身力量、原地跑跳等健康體能練習為主的中等運動負荷并兼顧趣味性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實施青少年體育“5621”計劃,確定籃球、乒乓球、田徑、羽毛球、棋類等五個項目。聚焦“學會、勤練、常賽”,組建體育類社團,建立班級比賽、校內競賽、校際聯賽、市級決賽為一體的陽光體育競賽體系。建立特異體質學生檔案,指導家長為孩子選擇適合的體育鍛煉項目,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打造體育特色項目,全市共有22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6個省級及以上體育特色項目學校,9個鎮江市傳統體育項目學校。
堅持測評結合,促進規范。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全員校測,每年對全市小學五、六年級;初中一、二年級;高中一、二年級進行身體素質調研,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視力檔案。將體育課、活動課、體育競賽及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等作為相關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學校體育課開設、大課間活動等情況進行隨機檢查,覆蓋全市各中小學。將學校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