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機制創新,實現“三個轉變”。聚焦勞動實踐、班級管理、地方課程資源建設等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圍繞教師能力提升、打造數字課程資源等設置項目,使需求更清晰、導向更明確,推動由目標導向向需求導向轉變。堅持效果導向、成果導向,打破原來限制正高級職稱要求和按市州分配名額的做法,重點關注問題解決能力,只設置項目,不限制數量,讓符合申報條件的教師自主組建團隊申報,推動由逐級推薦向公平競爭轉變。堅持驅動項目、產出成果、提高水平的有機統一,吹響攻堅克難“集結號”,聚焦先進教育教學(管理)方式方法,為教師學習成長提供成體系的系列課程范例和數字資源,實現“名師出高徒,團隊出成果”,推動由聚合模式向產出模式轉變。
明確重點任務,做到“三個覆蓋”。推進學科學段全覆蓋。首期公布項目45個,涉及語數外、理化生、音體美、心理健康、勞動實踐、地方課程、班主任、教師管理、教師培訓等23類學科(領域);涵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和特教等中小學各學段。推進重點難點全覆蓋。聚焦課堂、聚焦學生、聚焦實際需求,專題設置項目式教學、閱讀教學、情境教學、地方課程教學、作業設計、課后服務課程設計等27項重點任務,著力適用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核心需求,圍繞傳授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對準重點發起“沖鋒”,突破一批難點問題,努力將“共同體”打造為“攻堅組”。推進任務清單全覆蓋。結合學情、教情實際,面向工作室確定研發數字課程資源、實現自身成長、有效定向指導成員教師和鄉村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定期開展論壇活動和完成決策咨詢等多項工作任務,涵蓋理念升華、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成果凝練、引領示范等多個方面,努力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
聚焦建設成效,注重“三個突出”。突出放權賦能。以任務為指引、效果為導向,允許名師工作室領銜人自主規劃工作方案、設計課程內容、選擇實施路徑、確立合作模式,賦予其在組建團隊、使用經費、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充分決策權,鼓勵其帶領團隊高效工作、大膽創新。突出引領幫扶。在名師工作室任務清單中,明確“指導10名成員教師成為市級及以上學科帶頭人;幫扶10名鄉村薄弱學校老師成為教育教學骨干”等內容,通過引領幫扶帶動本市(州)、民族地區、鄉村薄弱學校等各地各類學校教師共同成長。突出投入問效。結合“國培計劃”實施,三年為一個周期,每年為每個工作室配套10萬元工作經費,圍繞項目任務和產出效果開展過程和年度考核,新增“對任務完成較好,考核獲得優秀以上等次的工作室領銜人(成員)優先作為省級名優教師遴選及表彰獎勵推薦對象,優先推薦參加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等激勵條款,進一步調動中小學優秀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努力形成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