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據中新社報道,上海將在所有醫學院校的本科階段開設中醫必修課程。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本市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要中西醫并重,加強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探索建立中西醫融合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
上海市衛健委相關人士告訴健識局,“強調必修課是教育部文件提到的”。
教育部文件,指的是2020年12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當時,《實施意見》提出,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
此次上海市的《實施方案》正是對上述《實施意見》的響應和落實。
不過,在教育部和國家衛健委的《實施意見》中,實施對象明確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相比之下,上海此番推出的《實施方案》,只面向“醫學院校學生”,范圍實際上有所縮小。
健識局注意到,這一政策不會限于上海,而是直接以上海為中心,向其他地區擴散。《實施方案》要求,聯動長三角,共同改革完善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完善相關培養模式改革。
事實上,國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加強西醫對中醫知識的學習,提高中成藥臨床應用水平。為此,有關部門甚至限制了開具中成藥處方的醫生資質。
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規定開具中成藥處方的醫生必須有不少于一年的中醫藥專業知識系統學習,限制了占據80%以上的非中醫類醫師的中成藥處方權。
2019年12月,山西省衛健委要求對全省非中醫類別醫師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經典研讀等5門必修課。
隨著上海市將中醫納入醫學生必修課程,未來西醫或將直接具備開具中成藥處方的資質,無需再接受相關培訓。
健識局獲悉,與此前山西衛健委的培訓內容有所不同,上海市未來在醫學院校本科階段開設的中醫必修課程主要為中醫學導論、中醫藥學發展歷程、東西方醫學交流史、中西醫匯聚等內容。
另外,為了培養未來的中醫藥領域大師和國際化中醫人才,前述《實施方案》明確,將重點支持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辦的中醫學專業本博連讀“屠呦呦班”,支持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聯合舉辦的本碩連讀中醫學“5+3”一體化專業。
“屠呦呦班”已在2020年首批招生,這些學生將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完成本科階段學習,隨后進入中國中醫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作為《實施方案》的重點實施對象,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在抗疫中有過優秀表現。2020年2月,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重點參與的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了武漢雷神山醫院兩個重癥病區,收治病人201人,中醫藥參與治療率100%,是收治病人最多、西藥使用最低的病區之一,并且實現了零死亡、零復陽、醫務人員零感染。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曾歷任上海市衛生局局長、上海市衛計委主任,曾發表過“絕大多數病人都不需要使用西藥”的驚人之語,一直提倡“中西醫優勢互補,互為雙方創造條件”。
上海此次《實施方案》表示:這一舉措,有利于優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探索院校教育和現代師承教育相結合新模式,發揮中醫藥教育服務“健康中國”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僅西醫相關專業學生需要學習中醫課程,臨床醫學專業主干課程教材也會融入中醫特色理論與方法。
健識局獲悉,此前,湖南省已在2021年4月發布《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同月,新疆、山東省也先后發布同款《實施意見》,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必修課程。
隨著湖南省、新疆、山東省、上海市先后落實國家衛健委《實施意見》,接下來,全國其他省市或持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