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為基——嚴守食品安全質量,保障國民飲食健康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吃飽穿暖等生理需求是生活的最低需求,而安全保障則是下一階段的目標。因此當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第一階段勝利,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后,國民的飲食安全問題也亟需提高,畢竟“民以食為天”,既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這一問題也在兩會的議程中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重視。有代表提到“健康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食品行業在國民健康方面責任非常重大。食品安全是基礎,吃的健康是目標。”指出了食品安全對于國民的重要意義。在這一點上,白象食品始終兢兢業業,心懷敬畏,24年來始終嚴守食品安全質量的每個環節,懷至誠之心保障國民的飲食健康。為絕對確保原料的食品安全和品質穩定,白象食品不僅配備強大的專業采購團隊和品研團隊,更設置了嚴格的采購流程和質檢環節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切實把好供應鏈的每一道關口,確保從原料源頭到終端產品的安全與健康。秉承著“源頭化、集中化、信息化、開放化、戰略化”五大采購原則,白象食品始終堅持執行“安全問題零容忍,質量問題大于天”的管控要求,將食品質量與安全視為企業的生命線。
品質為重——培育種植優質小麥,發展研發平臺建設
良好的食品品質,一定離不開優質的原料,在食品源頭即做到細心甄選。正如兩會上所提出的“糧食安全,關鍵在于守好農業之‘芯’”。為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打好種業翻身仗,要更廣泛地利用生物育種的種質資源,提高種業科研育種水平。這些想法與白象食品始終秉持的品牌價值觀不謀而合。白象食品依托河南省“中原糧倉”的地域優勢和1350萬畝廣袤的優質小麥面積,輔以先進的小麥培育技術,使得生產出的小麥在數量和質量上均處于領先水平。在收獲了優質小麥原料的基礎上,白象食品積極培優創新,用不同的面粉進行配比,在產品的設計及研發中以高于行業標準的要求,來提升產品的口感和品質,真正做到嚴把食品品質關,從食品生產供應鏈的源頭就力求做到極致。
在研發平臺建設方面,白象食品也極盡所能,一直以來都努力促成食品營養與健康國家級研發平臺的建設,旗下技術中心已與江南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河南工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營養源研究所、河南省農科院等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數十名專家教授都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自身的生產和研發優勢,發揮種植基地和生產基地的帶頭作用,為加強產品品質貢獻力量。白象食品此舉也與兩會中多位代表提出的“加強食品營養與健康國家級研發平臺建設”、“建立國家級功能性食品創新中心”、“提升骨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引領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這些觀點不謀而合。由此可見,白象食品不僅致力于種質培優和科研創新,更憑借出色的經驗和洞察力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預判,走在行業的前列。
責任為上——發揮行業領導者作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一個優秀甚至偉大的企業,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也會有強烈的使命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鄉村振興,農村農業現代化等議題被著重提出。比如有代表提出“國有企業要發揮作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這一主張。作為面食行業的領軍企業,白象食品積極扶貧,以“振興鄉村”為己任,在駐馬店平輿縣、新鄭市具茨山、洛陽市伊川縣、信陽市息縣等地開展扶貧建設,授農民以“漁”,努力推動農村在種植技術、組織管理、人才交流、資金供給等多方面的進步,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力推進農產品向產業化、工業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更好的實現與食品企業對接消納,為“十四五”期間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奉獻力量。毫無疑問,食品企業與農村、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其加速發展亦是對鄉村振興的最大貢獻。白象食品自成立以來一直與農村農民打交道,立足農村服務農民。今后,白象食品也會在優質糧食消化、農產品加工現代化等領域更多的助力鄉村振興,發揮行業領導者的作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二十四年來,白象食品穩中求進,厚積薄發。縱觀白象食品走過的路,不論是致力于種質培育和科研建設,還是積極扶農助力鄉村振興,白象食品始終以“保障食品安全,重視糧食品質,踐行社會責任”作為自身準則,以敬畏之心處世,懷至誠之心待人。未來,白象食品作為實體企業,也將向兩會代表提到的“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引領食品工業向數字化轉型”方向蓄力前行,積極推進“互聯網+”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在生產、研發方面進行數字化改造;在消費者研究、消費者反饋方面運用大數據分析,做到快速反應、準確定位、迭代升級。此外,白象食品還將推進建立“家庭食品消費”與“工廠食品加工”的“億萬家庭”信息化鏈接項目,自動篩查推薦消費者想要的食品,讓食品更“智慧”,也更新鮮、更營養、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