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許多市民在舉雙手贊同這一決定的同時,一時間也產生很多困惑。野生的不能吃、保護動物不能吃,這些大家都知道,但按照現有文件規范,為什么同是人工養殖的,鴿子可以吃,鵪鶉不能吃?到底哪些算野生動物,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作為普通市民,產生了類似去年“到底是什么垃圾”的迷之困惑。
為此,來自民建的33名上海政協委員昨天聯名提交提案,建議上海及時回應全國以及上海人民的需求,對標對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精神和內容,盡快出臺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地方性法規,探索建立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黑名單和白名單制度、實施全方位立法制裁等具體規則措施。
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發了各界關于立法應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熱議。除夕夜,民建會內的市政協委員通過微信群,圍繞立法問題開展深入討論。年初一,由民建中央副主席、市政協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周漢民領銜,市政協委員中的近40名民建會員集體提交建言,呼吁以全維度禁止、全鏈條執法、全覆蓋教育、全媒體宣傳的“四全措施”根絕野生動物交易、消費行為。
此次聯名提案在上次提案的基礎上,又提出四條補充意見,希望納入市人大立法,他們還將意見整合后,整理出了一個完整的立法草稿,供有關方面立法參考。
據市政協委員陸銘介紹,上海目前僅有《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最新一次的修訂日期為2010年9月17日,且立法層級也不高。他認為,應該提升立法層級,修訂《上海市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條例》。
在提案中,陸銘等委員建議,應當探索建立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黑名單和白名單制度。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目前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主要由國家和地方公布,普通市民往往不太了解,無法確定是否屬于禁食范圍。”陸銘說,為增強可操作性,可以設立黑名單和白名單,黑名單是明確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名錄,白名單是可以食用的野生動物名錄。
對于既未列入黑名單、也不在白名單上的野生動物,他們在提案建議,應向有關部門申請,取得批準后方可食用,相關部門也應及時將被申請的野生動物納入黑名單或白名單。
“黑名單和白名單經科學評估后應向社會公開,例如通過市政府官網、‘一網通辦’、隨申辦市民云等發布,方便公眾查詢。”陸銘建議。
提案建議設立舉報人獎勵和保護制度。“有吸引力的獎勵制度和嚴格的舉報人保護制度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重要成功因素。”汪勝洋委員說,除了嚴格執法,還有必要鼓勵全民監督,及時發現問題,作為社會治理的有效補充。他建議對給發現非法野生動物捕獵、交易、加工、消費、食用、租賃、展示、飼養、運輸等行為,及時制止或者檢舉有功的,給予特殊獎勵和保護,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氛圍。
為了讓提案更加嚴謹,民建會員、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殷駿向委員提供了法律咨詢。“要用最嚴措施體現全方位立法制裁。”他認為,上海此前對于相關違法的處罰,只有“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以及罰款”的規定,這種方式“注重事后處罰,輕于釜底抽薪”,而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顯然更加注重標本兼治的思路,這一思路應當在地方性法規中予以踐行。因此,建議加大處罰力度,增加“依法予以取締或者停業整頓以及查封”等處罰方式,同時提高罰款標準,提升違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