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5日,錦繡大地電商平臺上線運行,第一批上線的500家批發商,截止11月底,試水線上交易已達到了10個億。根據平臺規劃,2016年,這一數字將突破100個億。
與之相對的是,錦繡大地周邊,阜石路一帶原來熙熙攘攘,擁堵混亂的交通,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變。當前,市場內眾多批發商正為年終旺季大促厲兵秣馬,但市場內車流人流秩序井然。
“市場業態升級,一方面要疏解線下市場的物流車流,另一方面要培育網上的批發交易生態圈,現在只是開始。”錦繡大地電商總經理張穎說:“下一步,我們通過不斷完善錦繡大地電商交易生態,不但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還要在穩定物價,保障供給的同時,為錦繡大地發展打開更廣闊的商業空間。”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米袋子”向涉農電商平臺升級
錦繡大地批發市場成立于2003年4月,是北京西部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數據顯示,北京市35%的糧油,80%的進口干果,60%的調料供應經由錦繡大地交易,農副產品供應覆蓋了北京市1/3的需求。
“如果說新發地是北京市最大的菜籃子的話,那錦繡大地是北京市最大的米袋子,可以滿足全北京三天供應而不發生短缺。”張穎說。
但在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大背景下,錦繡大地同樣面臨著轉型的問題——如果只是簡單地整體搬遷的話,留下的市場供應誰來填補?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在疏存量方面,對有條件通過結構調整、技術改造,進而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項目,要轉型升級一批。年初的時候,錦繡大地就在海淀區政府的指導下啟動了“瘦身健體運動”,開始觸電上網,錦繡大地致力于向電商業態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果,已得到了海淀區“十三五”規劃的認同。
“向電商升級,不僅是形勢需要,也是錦繡大地的主動選擇。”張穎說,“我們將立足北京,輻射華北,聯通全球,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批發市場,從現貨、現金、現場交易的“三現”交易,向期貨、網絡支付和配送交易的電商模式轉型,將錦繡大地打造成中國農副產品流通領域最具影響力的B2B服務商。”
“當前,我們配合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調整,去除傳統市場人流車流聚集弊端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 張穎說。
錦繡大地將建成涉農產品B2B垂直電商
張穎透露,錦繡大地擁有5000余家優質批發商資源,其中廠家直銷、全國總代及北京總代占比達到1/3,獨家售賣比率達到1/3,市場內商戶自有品牌占有率超過50%,商戶采購渠道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及部分國外產區,農副產品供應在覆蓋北京三分之一市場的同時,銷售渠道已輻射至華北、山東、內蒙、東北等區域。 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當下,商戶對市場上線有著強烈的需求。
從經營品類來看。錦繡大地主要集中在糧油、調料、干果、休閑食品、酒店用品、煙酒糖茶等方面,這些品種是農副產品中附加值最高的品種,相比生鮮菜肉食品,極易儲存配送,上線門檻很低。
和純互聯網電商相比,錦繡大地還有一個優勢。“我們的目標客戶和天使用戶天然清晰,我們對商戶的需求有著精準的認識。” 張穎說。
張穎指出,錦繡大地電商平臺不會照搬既有的電商模式,而是從市場商戶的需求出發,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為起點和歸宿。只要服務好既有商戶,我們就能在錦繡大地的品牌下,打造批發交易電商閉環。
“錦繡大地目前年交易額超過200億元,在此基礎上搭建電商平臺,可以在金融延伸服務,倉儲物流和食品安全檢測等多個領域打開商業空間。這比傳統的批發市場,更有想象空間和商業價值。”張穎說。
從展示到配送 錦繡大地布局電商生態鏈
市場不是土地和大樓,而是交易空間,只要完善市場的服務功能,線下疏解后,需求供應和銷售渠道仍然存在,業態升級對市場來說,這反而是一次機會。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錦繡大地電商化路徑很快規劃出來:市場批發商逐步上線,線下市場升級為體驗店和業務洽談中心;交易通過線上下單,在河北倉儲基地、進出口食品城、以及六環周邊及保稅區產業園設立周轉庫,通過錦繡大地物流完成配送。
新市場生態圈的建設隨即緊鑼密鼓地推進。
2014年底,批發市場公司5萬平方米的錦繡大地商務在線樓啟用,洽談和體驗中心準備完成。商務樓實現了wifi全覆蓋,并保證每家商戶都接入了寬帶網絡。商務在線樓一層公共區域全部安裝了觸摸顯示系統,客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瀏覽并洽購錦繡大地電商網站上的相應產品。
2015年4月,錦繡大地電商結算中心運行。在為商戶提供線下結算服務的同時,引導商戶轉為線上交易。根據規劃,電商結算中心年承擔的年交易額將超過200億人民幣,且隨著線上批發交易生態的豐富,還將為商戶提供支付擔保,貸款融資等更豐富的金融服務。
在食品安全和質量保障方面,錦繡大地將建立大地認證體系和產品標準體系,進行產地,質量和品牌認證,并推出大地產品標準體系,為非現場交易提供標準支持。錦繡大地質量檢測中心從2004至今參與制定了國家、行業標準22個,參與國家標物中心定值項目30個,國家資助項目21項,可承擔包括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及衛生用品、水、土壤、飼料、有機肥等七類產品中的300個參數的檢測,每年檢測樣品量在6000個以上,年檢測有效數據3萬個以上,是大地電商平臺取保食品安全和產品標準化最強有力的保障力量。
2015年7月,錦繡大地電商客服中心啟用,近100名客戶人員,從線下轉到線上,為市場商戶提供咨詢、入駐、培訓等服務業務。如果說第一代社群電商創業者擁有技術優勢的話,他們的難點是難以把握目標客戶的真實需求,并對他們完成聚集。錦繡電商則正好相反,已經擁有線下成熟的優質客戶,是將線下成熟業務向線上遷移。這是O2O的升級版,錦繡大地的“互聯網+”因此有了2.0的意義。
7月15日,錦繡大地電商平臺(www.jinxiudadi.com)正式上線交易,首批約500名商戶入駐錦繡大地電商平臺,當月完成交易額約1億元,到年底突破10億元。
與此同時,倉儲物流管理,平臺功能升級,市場營銷推廣等工作也在有序推進,錦繡大地線下市場正向集食品產業鏈安全中心,涉農產品展示設計中心,新品發布中心,體驗洽談中心,互聯網金融中心和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的新型業態升級,一個基于互聯網社群思維的電商批發交易生態體系,正清晰的呈現出來。
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農產品交易額達5萬億元,其中交易流通問題的80%都經由農批市場完成。作為連接農副產品供給與需求的電商平臺,擁有巨大潛力。張穎透露,錦繡大地電商的近期目標,是打造符合現有商戶線下交易習慣的B2B綜合服務類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未來,則會以B2B+B2C+O2O模式,為錦繡大地商戶轉型發展提供優厚的孵化條件,推動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