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所以抗擊疫情重要,保障春耕也同樣重要。不管是交通運輸部嚴禁擅自攔截農資車輛、確保春耕所需農資運輸暢通,且收費公路暫免車輛通行費,還是農業農村部把農資納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范圍,列入復產復工重點企業名單,都體現出了政府全力打好防疫情保春耕攻堅戰的決心。
2月17日發改委等1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做好2020年春耕化肥生產供應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了加快化肥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化肥等農資及原輔料運輸暢通等重要事項,尤其還提出了要做好儲備和進出口調節,具體內容中有一點:“中農集團、中化集團要發揮好鉀肥儲備的作用,根據化肥市場形勢及時投放……相關化肥貿易企業要根據國內市場肥種余缺情況組織好化肥進口,保障春耕用肥需要。
于是筆者的大膽猜測就來了:預計2020年氯化鉀海運進口大合同即將簽訂。其實這個猜測在早些時候就有了,而且當下筆者想敘述的關鍵已不是什么大合同簽訂的問題,而是預計氯化鉀貨源充足價格將有所回落,成為化肥行業保春耕的重要“功臣”!
據中肥網統計,目前各港口氯化鉀常規港存量共約256萬噸,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70萬噸,但遠高于前年同期的200萬噸,而重要的是由于2019年沒有簽訂大合同,目前很多進口氯化鉀都還停留在保稅倉庫,這個數量即將突破200萬噸大關,所以如果說港存“總量”,那就有點可怕了。另外,近幾個月邊貿氯化鉀進口的恢復情況比較好,2月份的月度進口訂單剛剛已簽;青海地區國產鉀暫時只有鹽湖股份在生產,其他廠家基本如往年一樣將在3月份陸續恢復生產,受疫情影響并不大。
有的業內擔心,若大合同談判繼續延期,港口的氯化鉀供應量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這樣的擔心沒有必要。首先,國際氯化鉀行情不佳,價格已持續回落一年,我國保稅倉庫大量放貨本身就已說明了外商的壓力之大;其次,大行情不佳,下游復合肥行業整合中,近兩年國內氯化鉀需求連降;第三,本來就供大于求明顯,大合同價格預期很低,氯化鉀跌價預期早在年前就已成共識,現在疫情又影響了下游的開工率恢復和自身的運輸,所以阻擋回落很難;第四,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消化,高成本庫存已經減到一定的水平;從南到北春耕市場陸續啟動中,政府反復強調保春耕,而上述《通知》里又點名強調。所以,預計氯化鉀大合同很快就可能簽訂;退一步講,就算仍延期到較晚,但是《通知》里也提到了鉀肥儲備的靈活運用問題,所以不說數量一定多出多少,但“保”字上應不會有閃失。
按照往年大合同簽訂時與現貨市場同期價格的對比經驗,未來新大合同的價格將遠低于上一次大合同的290美元,現在市場上也有一種分析認為2017-2020年氯化鉀價格恐呈現兩兩對稱的走勢,目前看來2018年與2019年的確是基本對稱的局面,如果2020年價格回落到2017年差不多的水平,這個幅度與新大合同預期價格的跌幅也很接近。這個幅度,并不小。所以,供應充足、價格回落預期明顯的氯化鉀很大可能將在今春“防疫情保春耕”的戰役中成為先鋒!我們也期待著其它肥種盡快恢復正常開工率,希望各地物流盡快恢復暢通。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個春天,化肥人竭盡全力保春耕、促穩定!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擴大全國農資產品及品牌推廣渠道交流,推動“四新”并舉,以產業振興為牽引,加強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應用示范,在推動農業智能化、綠色化、精品化發展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提升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確保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踐行“綠色農資”行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和服務興農理念,推動我國農用化學品快速發展,打造國際貿易農用化學品展示交流與采購平臺,“2020江蘇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定于2020年7月25-26日繼續在南京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上屆展會成功召開共吸引了國內外名企300余家,例如:法國締馬、艾梯麥、雷沃重工、福斯華、蒙拓農機、翔拓航空、中農禾、農博創新、青島堿業、牛筋草、農悅生物、思佳塑業、廣誠化工、杰克化工、貴州華捷、萬融化學、高波機械、金土地、冠邦包裝、紅地種業等行業巨頭悉數參展。展出面積15000平米共聚一堂各顯神通。使企業能迅速了解上下游產業鏈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信息以及行業發展態勢,為植保領域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此,誠邀國內外農資植保器械等生產企業、有關科研教學單位及化工系統的代表和農藥械經銷商、新型職業農民和種植大戶前來參展參會、展示交易、對接洽談、蒞臨本次盛會共享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