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發展扶持養老服務業之后,國家更頻繁布局大健康,提出了以“健康中國”為發展核心的戰略部署,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有關鼓勵康養產業的政策。
年)》發布,關于大健康的頂層設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與國家政策層面不斷部署的同時,各省市也相繼對康養項目投資遞出橄欖枝,紛紛出臺了具體的補貼政策。
在政策、市場、資本以及技術的催化下,重重利好吸引了眾多投資主體參與其中,涵蓋了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科技等各類企業。來自產業和投行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并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來自易凱資本的一位分析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老齡化社會是中國未來三十年的大趨勢。這個大背景會給中國的健康產業帶來難以想象的機會和可能,各種醫健結合和醫養結合的服務會應運而生,在基礎醫療服務之外,那些重在維護旺盛生命力、年輕外表與健康狀態以及提升“新老人”生活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會形成巨大的市場。
一個16萬億級規模的產業足以吸引各路資本趨之若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6.2萬億元,為2011年的2.6萬億元的2.4倍,2011-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15.6%。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7萬億元。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飛速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和5G時代的到來,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嶄新的“百歲時代”的黎明。在這個即將到來的“百歲時代”,健康產業的外延會不斷擴大,相鄰產業的融合會加速發生,新的玩家會來自四面八方。
即便如此,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使得社會養老和機構養老的資源仍然稀缺,同國民的健康養老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為此有關方面也在加大促進康養產業的力度。比如,2019年國家對納入政策支持范圍的普惠養老服務設施項目按每張養老床位2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四川、湖南、江蘇、吉林、內蒙古等多省已經相繼出臺養老項目補貼文件,對符合條件的社會養老機構每個床位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補貼。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展開全部——原標題:201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補貼政策+資本布局16萬億投資盛宴
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發展扶持養老服務業之后,國家更頻繁布局大健康,提出了以“健康中國”為發展核心的戰略部署,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有關鼓勵康養產業的政策。
年)》發布,關于大健康的頂層設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與國家政策層面不斷部署的同時,各省市也相繼對康養項目投資遞出橄欖枝,紛紛出臺了具體的補貼政策。
在政策、市場、資本以及技術的催化下,重重利好吸引了眾多投資主體參與其中,涵蓋了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科技等各類企業。來自產業和投行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并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來自易凱資本的一位分析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老齡化社會是中國未來三十年的大趨勢。這個大背景會給中國的健康產業帶來難以想象的機會和可能,各種醫健結合和醫養結合的服務會應運而生,在基礎醫療服務之外,那些重在維護旺盛生命力、年輕外表與健康狀態以及提升“新老人”生活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會形成巨大的市場。
人口老齡化問題正在向我國逼近,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占總人口的17.9%;65歲及以上人口約1.67億,占總人口的11.9%。《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指出,我國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近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對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健康中國行動”中再次強調將發展養老服務業作為行動目之一,包括加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養老機構建設,為居家養老提供依托;逐步建立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系,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動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
早在2013年國家就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行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行業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的文件,這些支持性和引導性的政策使得康養產業在已有的發展道路上更加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之后,康養產業發展迎來里程碑意義的決策,2016年9月公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預計健康產業總規模2020年將突破8萬億元,2030年將突破16萬億元,我國將建立起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這也意味著,“健康中國”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產業也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今年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方案,則給出了這一行業可能的發展方向。方案提出,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的市場,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大于90%,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普遍建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
緊接著,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強調社區養老的發展,明確又具體地提出對社區養老服務業扶持的政策,這又給了從事養老服務主體企業以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一旦相關政策落地,10萬億級產業投資盛宴將一觸即發。”福建一家大型民企高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集團正沿著國家戰列規劃進行產業布局。
一個16萬億級規模的產業足以吸引各路資本趨之若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6.2萬億元,為2011年的2.6萬億元的2.4倍,2011-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15.6%。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7萬億元。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飛速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和5G時代的到來,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嶄新的“百歲時代”的黎明。在這個即將到來的“百歲時代”,健康產業的外延會不斷擴大,相鄰產業的融合會加速發生,新的玩家會來自四面八方。
1)第一梯隊來自房地產和醫療機構,如萬科、綠城、恒大、保利和樂成等房企,因為其經營主業接入養老服務業的便利條件,使得它們較早介入了康養產業,有專家認為未來康養地產將成為房企的主業;
2)險企和金融機構組成了康養產業投資第二梯隊,如泰康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太平人壽等,保險業因為具有與養老產業天然的融合優勢,已經成為養老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提供者,許多保險公司正在向養老服務全鏈條滲透,成為養老基礎設施重要的投資力量。
3)來自科技企業領銜的,包括了通信、教育、交通、餐飲等產業的投資構成了第三梯隊,阿里投資10億開辦
“阿里健康”,騰訊布局醫療AI引擎,百度醫療布局連接醫患+人工智能,小米探索大健康數據,互聯網大鱷悉數加入互聯網醫療和智慧養老,“健康+智能化”會是“健康中國”的未來模式。
即便如此,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使得社會養老和機構養老的資源仍然稀缺,同國民的健康養老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為此有關方面也在加大促進康養產業的力度。比如,2019年國家對納入政策支持范圍的普惠養老服務設施項目按每張養老床位2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四川、湖南、江蘇、吉林、內蒙古等多省已經相繼出臺養老項目補貼文件,對符合條件的社會養老機構每個床位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補貼。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